功以才成,业以才兴。
一个城市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对深入实施“五市战略”的中国(绵阳)科技城来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
成都、西安、广州、佛山、重庆、武汉、长沙、北京、郑州……2023年上半年,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绵阳人才集团及相关用人单位、企业、院校组成引才小分队,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马不停蹄,奔赴全国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大规模招揽英才。
每一站都精心筹备、真诚邀约,足见绵阳引才之渴、引才之急、引才之诚。从省内走向省外,绵阳以海纳百川之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放大招 真金白银吸引人才
“一个地方的发展要靠人才。我们要大量引进人才,要主动走出去引才,做到精准出击,高效招引,多引进我们急需的高素质公务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年初,市委领导走访人才办时对引才活动作出新的动员部署,对专项引才活动提出新的要求。
相比于去年,“‘科技’绵阳,‘城’纳贤才”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今年,我们继续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在总结2022年赴外招才引智工作的基础上,秉承‘精准、高效、质优’的理念,系统谋划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江保权介绍。我市紧扣全市人才专业需求进行科学分类,对口摸清找准大学生集聚城市和符合专业要求的重点知名高校,实现供需精准快速匹配。分地域在目标城市组团开展“绵阳招才引智活动周”,实行“一站式”引才。
“今年的专项引才活动,在引才范围、引才数量、引才政策、引才频次等方面均超去年同期。宣传推介走进各大城市,向广大毕业生推介绵阳的良好环境、人才政策和引才岗位。活动场场爆满,人气非常旺。”江保权告诉记者,今年1至5月,我市实现引才1.3万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有6420名,其中硕博人才达4580名,占比71%。
“这次看了聘用制公务员的相关政策、待遇等方面都很好。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山东龙口某高新技术产业园一名中层干部被绵阳市发展改革委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师这一岗位所吸引。
吸引他的,是2023年绵阳市招才引智专项活动中,在人才政策方面亮出的“大招”——高薪聘请聘任制公务员。
“今年,我们对人才政策进行了迭代升级。持续落实运行高效、全程闭环的政策兑现制度机制,全面推动‘人才十条’系列配套实施细则落地变现。同时,按照‘政策追着人才跑、保障围着人才转’的理念,持续释放政策‘磁场效应’。”江保权介绍,以高薪聘请公务员为例,12个岗位均经过科学研判推出,实行年薪制,最高可达50万元。聘任制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障,享受住房公积金等待遇,还可按照绵阳市引进人才政策享受安居补助等待遇。特别优秀的人才,还可享受“一人一策、上不设限”定制政策。不仅如此,聘任制公务员在工作中进行发明创造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给予奖励。符合条件的聘任制公务员,经批准可以参加中央和地方各级重大人才工程和科研项目评选。
精服务 真情实意服务人才
当前,绵阳发展春风浩荡。绵阳被四川省委确定为全川人才发展雁阵格局中“三翼”的第一翼。2023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5.2亿元,增长8.5%。人才发展的好环境、好生态已经具备。
为了让更多优质人才来绵兴业,绵阳亮出的“大招”,还有很多。过去一年,绵阳出台了历史上含金量最高、力度最大、诚意最足的“人才十条”,创设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成立了四川省首家国有人才集团,设立“科技城人才日”,国内16名顶尖科技人才担任绵阳市“科技顾问”,2万余名海内外英才奔涌而来,一年的引才数量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
今年,绵阳热情不退、诚意不降、力度不减。聚力做大做强人才发展集团,聚焦“人才招引+科技创新+股权投资+社会资本”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人才股权投资基金组建、科创人才数字平台建设和高端制造业人才职业技能育成载体打造等重点工作,充分汇聚市场和社会力量,打造一流服务、畅通政策渠道,提升城市认同感、归属感。加快实施科技城人才安居工程,持续兑现引进人才安居补助,加快租赁型和产权型人才住房筹集与建设,新建成高品质“拎包入住”人才公寓4500套。深化市级领导同志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建好科技城人才之家,提升“科技城人才卡”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丰厚的政策,召唤着绵阳籍的学子回乡建功立业。
在招才引智招聘会广州专场,暨南大学研二学生杨智雯远道而来。“我学的是新闻与传播专业,向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投送了简历。”杨智雯告诉记者,她是绵阳人,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是一直以来的梦想。
满满诚意、优厚政策,不仅吸引着绵阳人,也点燃了不少外地人才扎根绵阳的热情。
“这场推介活动,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城的魅力和广纳英才的诚意,也刚好解开了我对未来择业就业的疑惑和顾虑。”华东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袁佳琪说,相比于当下的薪资待遇,她更看重的是发展前景。通过推介活动,她也被绵阳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所吸引。
吸引人才的还有另一“大招”——带编进校、带岗上门。在专项招才引智活动中,市县两级事业编制岗位把考核招聘搬到了现场,为应聘者提供现场报名、资格审查、综合考核、签订意向性协议“一站式服务”,真正让人才“少跑路”。
毕业于云南大学的研究生李正便是受益人之一。“在外求学7年,工作4年,非常迫切想要回到家乡工作。通过分析研判,我感受到绵阳对人才很重视,待遇也优厚,未来的前景也很好,最重要的是还有编制。”李正专程从云南前往成都引才现场,成功入职绵阳市发改委下属事业单位工作。
话发展 真情实感触动人才
绵阳不仅拿出真招实举引才,更抒发真情实感打动人才。
每到一个城市,市委组织部都真诚邀请当地的绵阳籍专家、学者、商会企业家参加在外优秀绵阳籍人才代表座谈会,聘请优秀人才代表为科技城“招才引智”大使,积极为绵阳引才代言,其中不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绵阳籍教授、各地绵阳商会会长。
“虽然是在外的游子,但绵阳的消息我总是主动去打听。”中山大学教授、附属第六医院主任医师任东林是享誉国内外的肛肠科专家,他对绵阳籍优秀人才代表座谈会赞誉有加,“希望借助本次活动提供的平台,大家同心聚力,充分发挥人脉、信息和资源优势,为家乡建设发展穿针引线。”
句句离不开绵阳,字字都是期盼。每一场座谈会结束,与会嘉宾都意犹未尽,要叙的家乡情说不尽,要提的发展建议道不完。
6月7日,搭载着“绵阳星座”首发星“涪城一号”卫星的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标志着绵阳空天产业群发展“飞”入“新轨道”。作为在鄂绵阳籍优秀人才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彭虹在绵阳籍优秀人才交流群内看到这一消息后激动不已,主动表达所涉猎研究与“涪城区卫星工厂”开展项目合作意愿,在市委人才办的牵线搭桥下,第一时间与项目负责方取得联系。这正是人才代表座谈会后建立起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的成果。
“每到一座城市,每召开一场座谈会,都开出了效果、展现了诚意,现在已常态化形成‘1座城+1场会+1个群+1专员’的在外绵阳籍优秀人才沟通联系机制。截至目前,共建立了6个片区的在外绵阳籍优秀人才群,时时关注‘老乡人才’的在外动向,掌握大家的诉求意见,发布家乡绵阳最新发展动态,已‘点对点’回应39名人才代表回乡发展的诉求及意见建议。”市经合局副局长、人才服务专员陈果介绍。
人才重“引”,也贵在“育”。放眼长远,抓实人才培育,变“输血”为“造血”,则是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石明松被绵阳的真情所打动,真心实意地留在绵阳、建设绵阳。他于2023年1月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核医学技术转化重点实验室,从事靶向核素药物研发工作。
“除了享受绵阳市‘人才十条’等相关政策,还享受到‘一事一议’政策,医院给我们科研人员人才引进费用5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60万元,让我专心技术攻关,并且快速打通了成长的上升通道。”石明松说:“来绵阳大半年了,我不仅看到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包容和重视,更看到了她的发展潜力。事实证明,绵阳正朝着一个新的高度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规划自己的生活,我充满期待,我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也有了越来越强的归属感。”
入职以来,石明松带领团队已经申请1项发明专利,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光合基金、国家卫生健康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3项课题。
目前,绵阳市招才引智专项系列活动上半年活动已经圆满收官,收获满满:引才“8站”,共吸引近万名高校学子和社会人才前来求职,其中不乏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
逐梦而行,共创未来。绵阳需要人才,也成就人才!始终以最高礼遇、优厚待遇、发展机遇,诚挚欢迎天下英才、各界精英、广大青年来绵阳创新创业、施展抱负,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智慧力量。
(记者 李桥臻 )